确定水
产养殖污水每天的处理量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,下面是具体的方法和步骤:
1. 根据养殖规模和换水频率计算
养殖规模:确定养殖池的总面积和水深,计算总养殖水量。例如,一个面积为10亩(约6666.67平方米)、水深为2米的养殖池,总水量为13333.34立方米。
换水频率:根据养殖品种、养殖密度和水质要求,确定每天的换水比例。例如,若每天换水量为总水量的20%,则每天的污水排放量为13333.34立方米 × 20% = 2666.67立方米。
2. 参考尾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容量
尾水处理设施容量:如果已有尾水处理设施,可以根据其设计容量和停留时间来确定每天的处理量。例如,采用三池两坝工艺的尾水处理设施,每日处理量约为尾水处理设施容量的30%~45%,且尾水在设施内的停留时间不应少于72小时。
设施运行效率:实际运行中,需考虑设备老化、维护不当等因素对处理效率的影响,可能需要适当调整设计处理量。
3. 结合养殖模式和污水特性
养殖模式:不同养殖模式(如池塘养殖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)的污水排放量差异较大。例如,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,固体废物处理量可达几百升/天,悬浮污染物处理量约1-2吨/天。
污水特性:水产养殖污水通常污染物浓度较低,但排放量较大,处理时需考虑其低浓度、大流量的特点。
4. 参考实际案例和经验公式
实际案例:例如,某中型养殖场采用一体化MBR设备,日处理量为50吨,总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。类似案例可作为参考。
经验公式:对于一些简单估算,可以参考污水厂的处理能力指标,如每日进入污水厂处理的总污水流量(以立方米/天计)。
5. 考虑环保要求和排放标准
排放标准:根据当地环保要求,确定尾水处理后的水质标准,从而反推需要处理的污水量。
避免集中排放:水产养殖尾水应避免集中排放,日排放量不应超过净化设施的处理能力。
总 结
确定水产养殖污水每天的处理量需要综合考虑养殖规模、换水频率、尾水处理设施容量、养殖模式、污水特性以及环保要求等因素。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和实际运行调整,可以确定适合的处理量,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高效运行和达标排放。